网评 | 赓续伟大抗战精神 锤炼新时代过硬作风
202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迎来八十周年。那段用鲜血捍卫家国的峥嵘岁月,至今仍激荡着磅礴的精神力量。十四年艰苦抗争,熔铸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淬炼了“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伟大抗战精神犹如不灭的火炬,穿越时空,持续为民族前行指引方向。新时代重温这段历史,既是对先烈的深切缅怀,更是为干部锤炼作风、扛起使命汲取精神养分,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鉴史铸魂:以抗战信仰魂锚定“初心坐标”。烽火岁月中,面对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无数志士仁人舍生取义、视死如归,靠的是“救亡图存”的坚定信仰。杨靖宇将军在冰天雪地中孤身抗敌,牺牲后胃中仅见草棉树皮;东北抗联将士在林海雪原中浴血奋战,于绝境中开辟根据地,用生命诠释信仰的力量。这些感人至深的事迹,构筑起中华民族的精神丰碑。新时代党员干部,当以抗战历史为鲜活教材,深刻感悟红色政权、新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来之不易。在学思践悟中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以“心中有党、心中有责”的政治自觉永葆本色,让理想信念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深深扎根、枝繁叶茂。
为民立心:以抗战鱼水情践行“服务答卷”。“兵民是胜利之本”,抗战胜利的密码,深植于党与人民群众的生死与共、血脉相连。冀中平原军民携手构筑长达1.2万公里的“地下长城”;沂蒙红嫂用乳汁救治伤员;千万群众推着小推车支援前线;“最后一粒米当军粮”的民谣,至今传颂着军民鱼水情的感人篇章。正是人民的力量,铸就了抗战胜利的坚实根基。这段光辉历史昭示我们: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新征程上,干部须坚守“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真正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田间地头聊“收成账”,坐在农家炕头听“烦心事”,把乡村振兴、民生保障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放在心上、抓在手上,以精准施策解民忧、办实事,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赤子情怀践行初心使命,不断拉紧党群血肉联系。
向难砺锋:以抗战斗争力锻造“攻坚本领”。抗战胜利是在逆境中拼杀出的无上荣光。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百团大战攻克据点2900余个,沉重打击了日寇气焰;“八百壮士”固守四行仓库,用“一寸山河一寸血”的英雄气概诠释了民族气节。这种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品质,是新时代攻坚克难的宝贵“传家宝”。当前,改革发展步入“深水区”,面临产业升级、技术攻关、基层治理等多重挑战。干部要传承好“斗争基因”,涵养“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斗争精神,练就“踏平坎坷成大道”的斗争本领——面对“硬骨头”敢于啃下,面对“深水区”勇于闯荡,面对歪风邪气敢于亮剑,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在攻坚克难中展现担当作为,让伟大的抗战精神在新征程上焕发出璀璨的时代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