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从科幻到现实

——读《火星救援》有感
2017年01月05日 18:00:03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严宣文

  后来,他们在成功率只有30%的伊里斯2方案和成功率相对较高,但要让赫尔墨斯号的六名船员冒险的里奇·帕努尔方案之间举棋不定,决定权本应属于赫尔墨斯,但是NASA竟然单方面否决后者。最具有戏剧性的是,赫尔墨斯最终通过持不同意见的米奇·亨德森知道了里奇·帕努尔机动方案,并且决定绕开NASA执行它,NASA又绝口不提他们的“叛变”,声称这是NASA的决定。

  有太多的美国电影是关于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拯救一个美国人。这种“美国至上”的价值观伴随着好莱坞的特效,已经深入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虽然我绝对不是对生命冷漠,但这类似的题材让我觉得说不出的厌烦,这些电影也越来越背离它们作为科幻片的初衷。电影虽然是由小说改编,但小说还能在给读者恶补天体物理知识的同时,带来些许对人生的思考。

  或许相比电影,小说写得更加接近真实的美国。它暴露了社会丑恶的一面,哪怕是在NASA这样的顶级科研机构,依然会有利益倾轧、公关问题。“每次出事故,大家都会忘记我们为什么要去太空旅行,我只是想让我们继续在空中飞着,这远远比一个人的性命重要得多。”NASA局长特迪的一句话,道尽了其中的情由。电影把这一切都弱化了,给人感觉好像全世界都在围着马克·沃特尼一个人转,这也是美国大片展现人类凝聚力的惯常手法。艺术基于生活,但又不完全是生活,小说和电影的距离,就是科幻和现实的距离。

责任编辑:朱丽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