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读昌国”十余年,深得民心

2021年06月21日 14:22:48 来源: 作者: 何晓青

  2009年,舟山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市博物馆联合推出了一个名为“走读昌国”的文化品牌活动,十几年来深受当地老百姓的欢迎。该活动以小岛上“不可移动文物、遗址、遗迹、村落”为基干,由社会各界人士参与、组成联合队伍,走进各个岛屿,关注、了解舟山小岛建设中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发掘可开发、可利用的古村落、古建筑、古遗址、古遗迹,以更好地宣传、促进乡村博物馆的建设。“走读昌国”项目被评为2018年浙江省民生获得感示范工程。

  通过“走读昌国”活动,人们重新来到了抗击外来侵略者的古战场、名人志士的深宅旧院、传统手艺人的小作坊、海上贸易的遗址、荒草淹没的交通要道,多角度透视舟山本土的历史文化遗产,唤起对舟山本土文化的独家记忆和情怀,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十年磨剑,续写舟山人的文化苦旅

  据了解,舟山现有不可移动文物登录点849处,其中各级文保单位共计155处。建筑、遗迹、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不可移动文物,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气息。然而,因文献记载少,保护措施有限,随者时间流逝、人口变迁、生活方式改变等,有些文物已成为被人们遗忘的“珍珠”。

  为此,“走读昌国”以“文化遗产与文化繁荣”为主题,结合时代特色、爱国主义教育,展示不可移动文物、遗址、遗迹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等,让市民亲临现场参观、考察,一边走一边读,读懂它们背后的故事及承载的文化。

  舟山博物馆宣教部负责人说:“跟周边城市相比,无论是博物馆馆藏还是实际文物,我市都相对较少,但是舟山绝不是像别人所说的缺少文化。在漫长的岁月中,无论是流离颠沛,还是耕海牧渔,舟山这个远离大陆的海洋城市积淀出了独有的文化传统,我们希望通过实地探寻的方式把它们挖掘出来,并通过展示与互动,增强情感共鸣,了解舟山人如何一步步踏上海洋、砥砺向前,增强文化自信,并让更多的市民朋友主动参与到IP活动中来。”

  全景式走读,感受会呼吸的渔民文化

  文化的传承,润物细无声。舟山博物馆工作人员一直记得去岱山“走读”时,一群小孩子围着戏台、目不转睛地看着木偶戏的场景。

  “木偶戏的很多故事根据神话、传记等改编,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韵味,同时体现了传统的忠于国家,顾全大局,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工作人员说,“虽然有些故事背景与孩子们的现实生活相距甚远,但是我们还是希望通过这种直接的方式,在他们的心里埋下一颗好奇的种子,启发他们去了解这一传统背后的技艺,完成古今之间的一次对话。”

  这样的场景比比皆是。在岑氏木船作坊有舟山人的舟楫之梦,在普陀博物馆有曾经繁华的沈家门渔港,在鸦片战争纪念馆有舟山人奋不顾身抗击侵略的英姿……近几年,舟山博物馆通过各种主题设计,让“走读”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如今,舟山市已将160余处不可移动文物有效地串联起来,共整合了92条精品文化走读路线,先后组织过白泉(文化遗产)行、临城(抗战遗迹)行等。今年将以传承红色基因、讲好党史故事、汲取前行力量为主线,从古村落深入到红色革命遗迹,让市民进一步了解舟山历史,激发爱国主义情怀。

  接下来,舟山博物馆将进一步丰富“走读”内容,深入挖掘不可移动文物的内涵,同时增加同类文物馆内和馆外互动,为参加者设计、提供更多具有本土特色的精品活动。

  (作者单位:舟山博物馆)


责任编辑: 郑丽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