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非遗“抖起来”

杭州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尝试
2021年06月21日 14:22:47 来源: 作者: 常怡君

  近年来,“非遗”已由新词转为百姓聚焦热点,从抢救保护转向融入生活。杭州市在多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践中,让非遗保护工作与政策指导方向相一致,与民众生活需求相契合,与文旅融合发展相适应,探索非遗保护新方式。

  与旅游融合,整合文旅资源

  杭州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的城市。在文化方面,“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大运河”“良渚古城遗址”3项内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篆刻等4项内容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并以“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的身份加入了“全球创意城市网络”。在旅游方面,桐庐县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余杭区等6地入选浙江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市、区),世界旅游联盟总部也落户杭州。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事业优良基础,为非遗保护的整体发展提供了机遇。

  杭州市将非遗与旅游资源进行整体布局安排,以文促旅,以旅载文。突出实景演出内容。如“印象·西湖”大型演出将国遗代表性项目白蛇传说演绎得生动形象。加入传统旅游线路。截至2021年1月,杭州市范围内共拥有5A级景区3家,4A级景区42家,52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63个村落列入省级传统村落名录。各地充分发挥各自的地域特色,将非遗元素加入传统旅游线路之中。做好非遗推广。推出《武林拾遗》杭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旅手册,推荐金石篆刻、杭州织锦技艺等十余项国家级、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加入“城市记忆工坊”等。

  2018年起,杭州市在线下开启了新零售项目,在景区、酒店等公共场所推出“文化诚信消费体验柜”。在非遗产品方面,西湖美景系列绸伞等39项产品先后入选浙江省优秀非遗旅游商品,入选数量居全省第一。2020年,杭州市入选全国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非遗产品在丰富旅游体验上起到了添砖加瓦的作用。

  非遗“抖起来”,加快数字化应用

  在2018年举办首届文化消费季的推动下,杭州市开启了全新的“非遗+互联网”模式。与阿里巴巴开展战略合作,推出杭州非遗“108匠”;举办“互联网+杭州市传统手工技艺展”、武林市集活动和“庆元旦·迎新春——杭州非遗武林年货节”等3个“非遗+互联网”推广活动,共计100余个非遗项目参与其中,以线下体验带动线上产品展卖。网络流量的赋能,有效增加了非遗的产业收入,提振了非遗传承人的从业积极性,使“流量变现”成为可能。

  《2020年抖音数据报告》显示,抖音日活跃用户数已突破6亿,有超过5000名手艺人在抖音开设了账号。杭州市于2019年推出“新媒体助力杭州非遗保护和传承计划”,20余个非遗项目加入抖音开设账号。富阳纸伞制作技艺的杭州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闻士善成为其中的代表“网红”,他的抖音账号“闻叔的伞”得到央视新闻联播等媒体栏目的专题报道。2020年9月,杭州非遗抖音直播节线上线下推广活动在杭州市党群服务中心举办,20余个非遗项目参与直播,线上线下参与人次达15.1万,抖音#杭州非遗#网络话题热度近800万。

  非遗项目的数字化拍摄,将非遗传承人现场制作的情景展示给大众,从“静态美学”转变为“动态美学”。2020年,杭州市推出非遗抖音号“杭州非遗”,已拍摄80余个非遗项目、推出323条短视频,抖音平台播放量2500万;推出“小往非遗热线”,拍摄非遗项目15项,共15期节目;与钱江晚报小时新闻合作,拍摄非遗项目杭州雕版印刷技艺等宣传视频8部,“学习强国”浙江学习平台对此系列视频进行了宣传。种种尝试丰富了民众的非遗体验,加深了民众对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作者单位:杭州市文化馆、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责任编辑: 郑丽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