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调研】接地气 摸实情 理思路

2018年08月15日 10:45:00 来源: 作者: 范庆瑜

  建设文化湖州是一项重大系统工程,事关“两个巩固”根本任务在湖州的贯彻落实,事关湖州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事关湖州百姓的民生幸福。全省宣传文化系统大学习大调研大练兵开始后,带着这个大课题,我走访调研了一些文化企业和基层文化单位。感受最深的是,作为一名宣传文化战线的领导干部,只有深入基层、走进群众,才能听到群众真实的心声,才能了解问题的症结所在,才能找到解决问题最管用的办法。


2018年5月,范庆瑜(左)在长兴县泗安镇与村民交流文化礼堂使用情况

  放下身段就能做到“零距离”

  以往我曾经听一些领导干部说,在走访基层宣传文化干部和群众过程中,每次问起他们对上级的意见,听到最多的就是“蛮好”。我想,群众是最淳朴的,他们不会主动说别人的不好。但嘴上不说不代表心里没有,只能说明群众还没有跟我们交心,没有把我们当自家人。所以这次大调研,每次在座谈之前,我都会说:“我来就是想和大家聊聊文化的家长里短,听听大家的所思所盼,大家都不要客气、不用为上级‘背书’,就当是‘吐槽’,把你感受到的湖州文化的‘困境’‘痛点’都说出来。”有了我的开场表态,在安吉双一村,在长兴泗安镇,大家说话也不“拐弯抹角”了,薄弱村、边远村的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困境,市县对基层文化阵地建设的补助不足,等等,好似竹筒倒豆子,全都抖了出来。事后我深刻感受到,领导干部与基层群众打交道,就得像地里的麦穗,身子越低,分量就越重,和群众的距离就越近。惟有如此,才能真正接地气。

  摸清实情才能有的放矢

  发展壮大文化产业是建设文化湖州的重点,也是我非常关注的重点工作。来湖州工作后,我了解到,这些年湖州文化产业发展速度是快的,但总体规模仍然偏小,结构不合理,文化制造业占比过大,创意产业发展不起来。问题的症结在哪里?我走访了聚星103创意园区,这里集聚了广告设计、室内装饰、信息科技等各类小微文创企业30多家。园区负责人领着我一家一家走访。我一边参观它们的办公场所,一边和这些企业负责人交谈。言语之间,这些年轻的创业者纷纷向我吐露了自己的“心里话”:中小文化企业大多固定资产有限、可抵押物少,难于获得银行融资贷款;行业从业人员年轻人居多,租住等生活成本压力大……

  调研回去的路上,园区和这些文化企业负责人的话一直萦绕在我脑海里。文化企业,特别是创意产业,有其自身的特点。党委、政府必须从金融、人才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为企业的发展壮大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汲取智慧就有解决方案

  基层是最好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在走访调研过程中,对现存困难的解决和未来发展的趋势,我发现基层单位和群众很有见解,解决问题直截了当。比如,一些乡镇受编制所限,文化干部缺乏,就采取乡镇带村形式,招募骨干文化志愿者;一些城市社区,受场地限制,居委会就发动居民发挥专长,建设“楼道文化”,等等。这些来自基层、来自群众的鲜活经验和创新做法,都是基层群众在长期的一线实践中摸索创造的,往往也是解决问题最管用的办法。我想,很多时候,坐在办公室里,泡在会场上,是找不到问题的解决方案的。领导干部一定要善于汲取群众智慧,把基层探索的有益经验总结提升好,推而广之,发扬光大。

  滴水穿石,不是力量大,而是功夫深。我们只有多走走、常看看,贴近群众、深入基层,才能把准群众的真实需求,找对工作着力点,精准发力、补齐短板,让群众对美好文化生活的向往有切实的获得感。

(作者系湖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责任编辑: 张丽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