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喜迎二十大丨我家门口有工坊

2022年09月22日 18:23:24 来源: 《浙江共产党员》杂志 作者: 记者 余建红 通讯员 夏羽婷


街头镇后洋村村民在“共富工坊”修剪铁皮石斛/台州市天台县委组织部 供图

  走进台州市天台县白鹤镇万年山上的一个小农场,高山蔬菜独有的清香扑鼻而来,长线茄子、羊角尖椒、四季豆等高山蔬菜分区堆放、错落有致,20余位村民正快速地进行分拣、打包、装车,墙上“万马渡村共富工坊”的红字标牌格外醒目。

  “这几个月正好是采摘季,工坊每天卖出高山蔬菜两万多公斤,营业额在10万元左右。我们还扩招了80多名兼职员工,每人每月能赚1000元到3000元不等”,工坊负责人王金明介绍,村党支部帮忙协调,不仅提供了集中分拣打包的场地,还发动在外党员对接酒店和商超的分销商前来批量采购,销量一下就上去了。

  目前,天台县已建成各类“共富工坊”125家,吸纳附近村民灵活就业5773人,其中低收入农户417人,上半年累计发放加工费超3200万元。

  工坊铺路 先锋引路

  近年来,天台县大力推进“现代化和合之城”建设,推动汽车用品、灯饰、筛网等各类特色产业提速发展,但随之而来的是厂房建设用地紧张等“发展的烦恼”。而在一些农村,闲置的房屋和土地较多,赋闲的劳动力也较多,尤其是许多妇女留守在村。

  如何实现乡村振兴与企业发展的互补双赢?今年以来,天台聚焦抓党建促共富,通过统筹资源、整合力量、集成政策,为村企合作牵线搭桥,在村民“家门口”建起了各具特色的“共富工坊”,持续促进群众增收奔富。同时,在符合条件的工坊设立党组织,由所在村党组织统一领导、统筹管理,加强对工坊的监督管理和支持推进。

  在街头镇后岸村的“共富直播间”里,县党代表、后岸村党员主播林晓静正忙着整理货品。黄精茶、黄牛肉、年糕、蜜桃、面干……各式各样的本地农副产品,通过镜头出现在全国各地网友的手机屏幕上。

  “工坊不仅能生产,还得会销售。通过直播带货,滞销的农产品不仅‘爆单’了,还‘升值’了。”林晓静高兴地说。开播才7个月的她,卖出的农产品总价已经超过50万元,粉丝数也从开始的个位数涨到了上万人,一举圆了她的“主播梦”。

  作为第一批参加“红色村播”培育计划的党员主播,林晓静最近又报名参加即将举行的全县“村播大赛”。今年,天台以打造“电商式”共富工坊为抓手,擦亮“红色村播”品牌,依托县乡村三级党群服务中心,链接县级红色村播学院和120多个村级直播间,带动村里的大批“山货”“土货”“农家货”顺利“出圈”,实现数字下乡、电商进村、农民增收。目前,全县共有76名村党组织书记入选“红色村播”。

  村企“手牵手” 服务“心贴心”

  “我们公司专业生产销售高档节日灯饰,产品销往德国、英国、法国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现在急需200平方米左右的场地……”

  “我们村坐落在104国道旁,交通便利,村里有一处250平方米的集体屋闲置多年,希望与企业合作建工坊……”

  8月12日,平桥镇峇溪村的文化礼堂里人头攒动,不时传出阵阵掌声。这里正在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共富工坊合伙人”招募会,来自全县各地的20余名企业党组织书记和村社党组织书记逐一登台路演,推介各方的优势资源,表明确切的合作意向。当天,22个共富工坊合伙项目在现场完成了签约。

  哪个村里有闲置资源?哪家企业需要场地和劳动力?村企双方信息不畅一直是共富工坊落地的首要问题。对此,早在招募会举办前的两个月,天台县委组织部就当起了“媒人”,忙碌地奔走在各大企业和村社之间,为最终的合作签约奠定了基础。

  据了解,为打通供需信息、项目对接、场地协调等堵点,天台实行“共富工坊合伙人”机制,定期举办合伙人招募会,为村企合作牵线搭桥,通过订单外包、产业转移、片区联营、作价入股等形式,推动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到农村、适宜产业布局到农村。同时,按照“部门集成、乡镇主导、村企联动”原则,在15个乡镇(街道)成立共富工坊服务中心,构建上下贯通、条抓块统的共富工坊建设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

  工坊要发展,人才是关键,政策是支撑。天台大力实施工坊人才培育,依托乡村振兴学院、职业技术学校等平台,重点对在村党员、返乡创业青年、下岗女工、残疾人等群体进行专业培训,加快打造一批技能人才和工坊经纪人,真正让“富余劳动力”变身为“富裕劳动力”。着眼工坊持续健康发展,该县构建政策服务保障体系,加强政策、资金等倾斜下沉,对创办工坊且达标的村集体、市场主体、低收入农户等分别给予两万元、50%租金、30%加工费的资金补助。

  为解决工坊物流要素制约问题,天台县统筹交通运输、邮政等部门力量,完善工坊物流服务网络,打造县级电商物流仓配中心,新建84个村级共富驿站标准末端网点,实现主要民营快递100%通达全县374个建制村,降低了工坊原料派发、成品运输、产品寄递等物流成本。

  “小工坊”释放“大能量”

  平桥镇屯桥村的“红滤辉映”共富工坊里,村民徐海珍正娴熟地进行着穿针、走线、踩脚踏等操作,不一会儿,身边就摞起了一沓滤布袋。

  徐海珍是一名聋哑人,丈夫生病在家,两个小孩还在上学,全家人都靠她一人照顾。几年前,经村党支部引荐来到工坊上班。一开始,由于语言沟通的障碍,难以学习操作技能,工坊党支部书记邢敏翠就号召大家一起学习简单的手语,轮流手把手帮带。现在,她已经成为工坊里的“老手”,带起了徒弟。

  “镇里专门成立了暖心帮扶团,提供技能培训、纠纷调解、维权咨询等服务。今年,我们还把废弃的仓库改建成‘暖心小屋’,里面有饮水机、应急药箱、爱心雨伞等用品,还有儿童游乐区,由党员轮值管理。”邢敏翠指着工坊对面的一间小屋说道。自“暖心小屋”建成以来,工坊里30名员工的暑期儿童托管难等“心头事”也得到了解决。

  小小工坊看似平凡普通,但却让许多困难家庭获得希望和幸福。

  清晨的桐柏村,千亩茶园从山脚蜿蜒而上,数百名采茶工在满目青翠的茶山中穿梭。年近八旬的蒋阿婆把刚刚采摘下来的茶叶放进背篓,这一篓去年只能卖50元,今年却能卖上130元的好价钱。

  今年,桐柏村利用村内1000亩茶山,开办了“桐柏村荒野·手工制茶”共富工坊,邀请专家为村民传授手工制茶手艺。“工坊要升级,就得靠科技!我们引进了冻干纳米技术,将古法红茶与有机水果混合制成配方茶粉。上个月又与圣达集团签约合作,为我们的产品提供成分检测和精加工技术支持,产品上市前景非常可观。”蒋明霞激动地说。

  如今,在天台县,厂房式、农场式、文旅式……各式各样的共富工坊越来越多。共富工坊模式,创造性地将党的组织优势成功转化为强村富民的发展胜势,已经成为天台破解乡村发展瓶颈、解决农民就业增收、推进企业稳进提质的有效路径。


责任编辑: 夏涵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