拎着剃头箱 景宁乡镇干部林松苗每周都要走村入户

2020年06月23日 10:06:02 来源: 浙江新闻客户端 作者: 记者 王晨辉 丁施昊 通讯员 徐丽雅


  用一把剃刀,“80后”林松苗解决了困扰乡民已久的“理发难”,也在心里画了张“民情地图”。

  林松苗2016年起在景宁县家地乡政府工作,如今是乡政府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副主任。走村入户时,他发现乡亲们没有理发的地方,就开始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义务为大家剃头。3年多来,林松苗已在全乡理发1000余人次,剃头时拉家常让他知晓了大家的困难和需求,并尽其所能帮助大家。他也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剃头干部”。

  一双巧手

  解决村民难题

  近日早晨7时,林松苗带着我们拎上剃头箱出门了。这一天,他要去3个自然村为村民剃头,“得赶早一点。”

林松苗为留守老人陈长岳理发。通讯员 胡昌清 摄

  37岁的林松苗皮肤黝黑。脸上的皱纹让他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大一些。每周二和周四,是他走村入户的日子,他都会利用这个机会给乡亲们剃头。

  家地乡位于景宁最南部,距离县城60多公里,是全县最偏远的乡镇之一。全乡有3个行政村15个自然村,户籍人口2315人,由于年轻人基本在外工作、生活,留在乡里的多数为老人。

  2016年8月,林松苗从部队转业后来到家地乡政府工作。第一次来到村里,他就注意到村民的头发普遍都有点长,也很乱。

  “当兵前,我在景宁县城开过理发店,2003年入伍后也经常帮战友理发,平时会不自觉地留意周边人的发型。当时我问乡亲们,为什么不及时理发,他们和我说出了自己的苦恼。”林松苗说,以前乡里有个理发店,剃头师傅时常来各个村为大家理发,但随着乡里常住人口减少,理发店难以为继,8年前就关了。这样一来,理发就成了村民们的一个难题,要剃头就只能坐两小时的班车去县城。往返班车一天只有一趟,且发车时间相隔较近,村民第二天才能回来,不仅费时间,而且算上路费、食宿费,至少多花100多元钱。

  “以后我来负责给大家剃头!”林松苗主动向大家承诺。

林松苗在为村民理发。通讯员 胡昌清 摄

  车子沿着崎岖的山路行进,半个多小时后,我们到了第一个村——坪坑村下际坑自然村,首先来到77岁的胡光贵老人家里。

  “林干部来啦,先喝杯水吧!”见到林松苗,老人很开心。

  “胡叔,上个月给您理的发型还满意吧,现在城里的老人也流行这样的款式!”林松苗一边给胡光贵围上围布,一边问道。

  “特别满意,老胡总和我说,林干部剃的头,比城里的理发店都好!”这时,胡光贵的老伴端来了茶水。

  一边剪头发,林松苗一边问老人的身体以及孩子的情况。老人说,家里的电线线路老化了,怕不安全。林松苗放下手里的剃刀,从口袋里淘出笔记本记了下来。“放心,下次我带着工具帮你们换。”

  不到半小时,林松苗就为胡光贵夫妇剪好了头发,背起箱子,他又到了下一户村民家。

  “刚开始,林松苗说要给大家剃头,我们还有点不太相信。”坪坑村党支部书记周圣平告诉记者,林松苗用自己的坚持和手艺赢得了大家的信任。现在,村里每个村民都认识林松苗,有什么话都愿意和他说。

  一颗真心

  热情服务群众

  一个多小时,林松苗帮下际坑自然村6位村民剃了头发,又从车的后备箱拿了米、面、化肥等给一些村民送去。

  在和林松苗一起去下一个村的路上,记者翻开了他的笔记本——里面密密麻麻地记着每家每户的信息,既有村民理发的时间,还有他们的日常需求。

林松苗背上化肥给村民送去。通讯员 胡昌清 摄

  “现在留在乡里的,有113户312人,通过上门理发,我很快熟悉了每家每户的情况,也尽力帮他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林松苗说。

  2017年秋天,林松苗在家地村梅山头自然村给村民剃头时,得知村里有位70岁的吴存马老人生病,需要每周去乡卫生院治疗,林松苗就主动担负起接送他的任务;2019年春,在家地村石碧自然村,林松苗听说村民张永祥和妻子张永梅因病需要常年服药,便帮助他们带药,还时常带着乡卫生院的医生给他们体检;前不久,在给坪坑村坪坑自然村73岁的周圣深老人剃头时,老人无意间说到手机坏了,林松苗当天下午就开车来到县城,帮他挑选了一个新手机,并在第二天送到老人手上……

  除了帮助村民解决生活中的困难,林松苗还积极为村民们出谋划策,帮助他们增收。

  在家地村家地自然村,记者看到了一片养蜂产业园,这是家地乡政府2018年创办的。原来,林松苗在给村民剃头时,了解到一些村民希望增加收入,就动员他们学习养蜂技术,并推荐他们加入该产业园。为帮助村民发展养蜂事业,林松苗还和其他乡干部一起,推出“爱心蜂箱”认领活动,在蜂农和消费者之间搭建桥梁,助力村民增收增产。

石碧村村民向林松苗挥手告别。通讯员 胡昌清 摄

  在家地村石碧自然村和芎岱村芎岱自然村,记者注意到一些村民在自己家里养兔,这也是林松苗推荐、牵线的。每次到这两个村为村民剃头,林松苗都会顺便看看养殖户,指导他们科学饲养,并积极为他们联系销路。

  在林松苗的带动下,一些在外工作的年轻人也开始回村创业。从2018年起,已有10多位村民回到家乡,发展养蜂、果树种植、农家乐等。

  3年多为村民义务剃头,林松苗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每年还要多掏1000多元的汽油钱,有人劝他,乡里的工作已经很忙了,再给村民剃头,太辛苦。

  可林松苗却觉得,这就是他和乡亲们沟通的方式。“既能帮助群众,又能把群众的问题带回来,拉近了干群关系,我觉得挺值得的,只要我在乡里工作一天,我就会做好这个‘剃头干部’。”他说。

6月22日,浙江日报9版人物版刊发《每周二、四,景宁乡镇干部林松苗都要走村入户—拎着剃头箱 干部进村来》一文

责任编辑: 邹姗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