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永荣:不做“欠债”书记

2018年08月22日 09:16:55 来源: 浙江党建网 作者: 本网记者 楼昕

  八月酷暑难挡,土地被太阳烤得发烫。记者在村里见到余永荣,他高高瘦瘦,皮肤黝黑,在这艳阳天,依旧穿得一丝不苟——衬衫、西裤、慢走鞋,唯一不同是多了草帽一顶。

  对于建德市三都镇镇头村的村民来说,每一天是从书记巡村的脚步声开始。沿着村里道路走一整圈,和村民拉拉家常,问问最近有什么需要;在田间地头走一圈,看看作物生长情况;碰上有外地游客,他总会笑眯眯地招呼大家放开玩、敞开吃……

余永荣在田里巡逻

  “村子要发展,但绝不能当欠债大户”

  2007年,原镇头和高青两个行政村合并,成立新镇头村,原高青自然村村支书余永荣担任镇头村党总支书记。

  那时的镇头村,集体经济薄弱,没有产业支撑,村民生活比较艰苦。“当时村子没啥知名度,得知我选上村书记,身边人都劝我再考虑考虑。”

  上任没多久,发生了一件令余永荣坚定信心决意与村庄共进退的事情。

  “记得小余刚上任时,不少人来和我提意见,觉得他年纪轻、经验少,担不起脱贫致富这个重任。”老书记许徳根说,“可我看好他,觉得这个年轻人有拼劲、能吃苦,是块好料子。”许徳根是村里的老书记,1959年起便担任镇头村——当时还是镇头大队的大队长,一干就是18年,至今还为村里的大小事务发挥光与热。

  老书记的带头支持,像一颗定心丸,余永荣信心满满地踏上他的治村路。

  治村先要治人心。

  镇头村有集体山林近4000亩,以往村民家里盖新房都去这里里偷木材,由于涉及人数多、持续时间久,便成了灰色难管地带,余永荣决定就从这里下手。

  一个平静的日子,余永荣接到电话,说有村民正在林里偷木材,他二话不说,边赶往林区边给森林公安打电话报案请他们尽快赶往现场……

  人是抓住了,然后呢?是判刑还是罚款,村里议论纷纷。可出乎每个人意料,那几位惯偷竟“因祸得福”当上了护林员。

  “余书记,你让他们当护林员,我们这林区还要不要了?”有村民激动地上门讨个说法。

  “要,当然要。”余永荣说,“给我点时间,保准还大家一片绿色奇迹。”

  说也奇怪,从那以后,村里偷木材的行为渐渐少了,随后便消失了,平日里游手好闲的青年人开始有了沉稳模样,巡山、防火、护林,一丝不苟。 余永荣说,那是因为他们有了主人翁意识,这份责任心会激励他们一直前行。

  紧接着,拆猪棚、拆违建、清河道……镇头村变靓了,它甩去曾经“养猪大村”的称号,用鲜花、用绿树、用青山绿水将自己装扮一新。

  为了更好鼓励村民自治,维护美丽家园,余永荣号召村两委班子带头、党员带头,实行党员分片包干责任制,从打扫庭院、实行垃圾分类做起,形成村里无保洁员,人人都是保洁员的良好氛围。针对在外工作的流动党员,余永荣动员他们的家人“友情支持”,带头展现党员家庭应有的风范。

  眼看村里环境一天天变好,村民关系越来越融洽,不少村民找到余永荣提出想建一个文化礼堂,理由是“别的村都有了,我们也要”。这着实让余永荣犯了愁——建吧,村里没有这个钱;不建吧,挡不住村民上门“讨”,况且建起文化礼堂能让村民丰富丰富日常生活,是件大好事。在很多次村两委班子会后,余永荣做出暂时不建的艰难决定,面对村民的质疑,他说:“不是不建,只是暂时不建。村庄要发展,但要符合实情的发展,绝不能当欠债大户,以牺牲日后若干年的潜力为代价去做眼前的事,这样是对大家的不负责。”2017年1月,村文化礼堂竣工,占地506平方米,位于礼堂二楼的小人书展陈馆拥有2万余册小人书,吸引周边游客前来“打卡”游玩。

  “不做每天只带领参观、留下垃圾,却不帮助群众致富的书记”

  相比于其他村庄,镇头村地理位置较为偏远,离建德市区有近45公里路,若不做出点村庄特色,别说吸引外地投资,单是本市项目都很少考虑这里。

  余永荣上任后,大刀阔斧搞改革。对于上级党委政府交办的任务他带头响应、做出表率,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对于村里的年轻人,他主动为其“搭台子”“压担子”,努力形成有利于优秀年轻党员干部成长的制度条件和社会环境。在“三改一拆”中,村两委提出让党员干部和积极分子先行一步,自觉拆违发挥带头作用,入户宣传政策规定,做通村民思想工作,确保工作顺利开展,村里因此得到五万元拆违嘉奖,随后,还被评为建德市美丽乡村特色村。

  眼看着镇头村的名声逐渐打响,来村里参观的人越来越多,余永荣琢磨起如何接着这股东风带领群众致富,“我不能做只带领参观、留下垃圾,却不帮助群众致富的书记”。

  镇头村有一座标志性建筑——镇头水库。水库始建于1966年,附近10个大队的上千名建设者耗时五年建成,是村民百姓生产生活的保障。在一次例行检查中,三都镇党委副书记叶莲提出不如围绕“镇头水库”、“镇头大队”为突破口,把修建水库时“愚公移山”的精神传承下去,为更多人熟知。两人一拍即合,经过数次头脑风暴和数月蹲点施工,“镇头大队”诞生了。

  “镇头大队”以知青时代的生活为原型,借助景观小品、墙绘等表现形式,讲好镇头故事,并通过镇头水库纪念馆、小人书图书馆、火花展览馆、时光照相馆、童年记忆跑到等文化地标发展“镇头大队”乡村游,让游客能在镇头找回“知青年代”的记忆。

  村两委还鼓励村民发展特色农产业,贴上“镇头大队”的标签,由村合作社统一包装、统一销售。以翠冠梨为例,此前的收购价每斤只有一元几角,卖不出价格,销量也不好,自从有了“镇头大队”的统一品牌,每斤三元不是问题。

  为了更好地让党员干部参与到村级工作和发展中,村两委成立产业振兴支部、环境提升支部和志愿帮扶支部,将全村45名党员党员按年龄结构、优势特长进行划分,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起一个富有浓厚情怀的精神家园,更好推动乡村旅游建设和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切切实实讲好“镇头大队”故事。

责任编辑: 楼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