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红船医生” 体验40℃高温下给红船做“体检”

2017年07月26日 09:30:27 来源: 作者:

  网络图片

  世界上可能找不出第二艘船像南湖红船这样特别,一叶小舟,承载了千万人的仰瞻。

  南湖红船的故事,世人皆知。这里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南湖红船也成为中国革命的“母亲船”。

  1959年10月起,一艘严格仿制的南湖红船正式展出。由于日晒雨淋,加上木质船体在水中容易腐烂,南湖红船一直有“两年一大修,一年一小修”的传统。

  今年是红船的“小修年”,红船在南湖湖心岛就地维修保养。由于三伏天是红船维修的最佳时机,因此这段时间也是南湖革命纪念馆红船检修小组最为忙碌的时间。

  昨天上午,记者跟随红船检修小组的师傅们登上正在“体检”的红船,体验了一回40℃高温下坚守岗位的“红船医生”。

  “红船医生”户外“看诊”

  今年红船的检修从7月11日开始,由于是“小修年”,今年的检修都在南湖湖心岛西侧的露天操作平台完成。采访当天,除了红船的船身留在湖中,红船的软硬棚以及其它零件已经被拆除,并被搬上岸来。

  上午10时30分,太阳已是灼热刺眼,在完全没有遮挡的操作平台上站立一会儿,就会让人产生眩晕的感觉。而此时红船检修小组的师傅们已经忙碌了近两个半小时。记者看到,烈日骄阳将他们的脸灼得通红,身着的衬衣也被汗水浸湿。

  “我们这个检修小组一共有八个人,主要由漆工和木工组成。”红船检修小组的负责人许小弟一边用毛巾擦汗一边向记者介绍,“打个比喻吧,木工就好比外科医生,给红船补漏‘接骨’;桐油工就是护士,给红船‘打’上桐油,防止虫蛀和腐蚀。”

  许小弟今年64岁,12岁开始就跟着自己的父亲在南湖水域捕鱼。他告诉记者,红船检修小组的成员很多都是渔民出身,对于船舶的维修保养都有几十年的经验,三伏天就是一年当中船舶检修的最佳时机。

  “红船船体的维修工序主要有四道,一是清洗;二是测量检查;三是打磨、换板;四是抹桐油、暴晒。”许小弟表示,尤其抹桐油阶段,一定要在暴晒的户外进行,这样桐油完全吸收后才能刷第二遍、第三遍,直到第七遍。这样刷过的船身不仅光泽度好,更重要的是能够防虫蛀和腐蚀。

  由于这几天持续高温,红船检修工作开展得比较顺利,船身一侧的桐油已经刷至第七遍。记者登上红船想察看漆面情况,原本以为登上甲板能感受清凉的湖风,谁知扑面而来的竟是阵阵热浪,高温仿佛将木质船身变成了一个熔炉。

  许小弟介绍说,甲板的温度还不算高,最热的应该是船舱,在太阳的直射下,船舱里的热量来不及散发,温度可以达到60℃以上。记者进入船舱实际感受,闷热的环境让人呼吸困难,周围的世界仿佛静止一般,只有汗水和脚底传来的灼热之感才是真实的存在。而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红船医生”要连续“看诊”45天左右,不禁让人由衷敬佩。

  “外科医生”跟木头较上了劲

  记者了解到,今年从红船拆除下来需要维修保养的零件数量在520件至540件之间。由于年久失修,这500多件零件中有不少需要更换,这就需要“外科医生”木工上场了。

  许小弟告诉记者,木工的角色在整个检修过程中相当关键,“木工要对船体结构进行检验,察看船板的腐蚀程度,及时更换已经腐烂和损坏的船板。”

  相比一般的家庭装修,红船检修对于木工的技艺要求就更高了。大到3.7平方米的阁楼板,小到小拇指粗细的窗户暗梢,只要有更换的需求,木工就必须进行原样拷贝。而对于更换的木板,也不是随便找块木头就能替代,木头一定要陈年老木,而且色泽、纹理要与原先的木板接近,这样“骨头”接上去才会完美。

  记者见到红船检修小组木工师傅俞福明时,他正在聚精会神地制作窗户暗梢,豆大的汗珠凝聚在早已湿润的发丝上。“别看暗梢造型简单,只有小拇指大小,但做起来相当费时间,一般一天下来也做不了几个。”俞福明说道。

  由于红船的船身全部为木质结构,因此俞福明的操作台除了切割机和打磨机,几乎看不到现代化的机械用具。刨子、锤子、凿子是他使用最多的工具。俞福明告诉记者,由于红船基本上以木质结构为主,因此80%以上的木工活都由手工完成,这样才能保证“原汁原味”。

  俞福明告诉记者,今年红船检修,他还跟一块挂水板较上了劲。“挂水板相当于汽车的晴雨挡,雨水会沿着挂水板流入湖中而不进入船舱。”俞福明说,由于挂水板本身有一定弧度,加上要做到与原来顶棚的接口丝丝入扣,因此制作起来困难重重。

  为了做好这块挂水板,俞福明边做边修改,从岸上到船上,来来回回十几趟丈量尺寸,历时3天,终于大功告成,看到自己的作品与原先的船板一模一样,俞福明别提有多开心。

  桐油工每天多备两套衣服

  如果说木工还可以选择“躲”在树下进行操作,那么桐油工的操作环境就是完全暴露在烈日直晒下。

  记者了解到,红船检修小组共有桐油工5位,全部来自南湖区七星街道,年纪最大的68岁,最小的也有51岁了,其中还包括两位女师傅。

  今年68岁的桐油工陈志祥告诉记者,团队里的5个人都做了几十年的渔民,而给船“上色”抹桐油是每个渔民的“看家本领”,因此给红船抹桐油自然也是不在话下。

  而这5位桐油工中,有两对竟然还是夫妻。俗话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可是在这种大热天抹桐油,个中滋味恐怕只有师傅们自己知道。

  记者的同事跟随两位桐油工上船拍摄涂抹桐油的过程,据同事介绍,在进行船体一侧的桐油涂抹时,湖面反光直射得人睁不开眼睛,湖水蒸腾的热气直往上冒,“没过一会,就会口干舌燥,感觉自己就像在一个蒸架上。”

  “今年的气温应该算是比较高的了,一般人在太阳底下待会就会头昏眼花了。”今年51岁的许玲奴是一位有着11年红船维修经验的老师傅,也是两位女桐油工其中的一位。每天在高温下暴晒,在温度高达60℃的船舱内进行桐油涂抹,对于许玲奴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

  记者在红船的检修现场还看到,在一个简易的帐篷下,还晾晒着几件衣服,今年62岁的女桐油工包毛毛告诉记者,天气实在太热了,大家干活时衣服都湿透了,因此多带两套衣服,一套中午休息时换洗着穿,还有一套下班回家穿。

  在闷热的船舱爬行,伴随着新刷桐油的刺鼻味,以及湖面席卷而来的热浪,这就是桐油工的工作场所。

  盐斑是守护红船最好的印记

  记者在红船检修场地“体验”近一个半小时,没干什么体力活,汗水早已浸湿衣襟,走入临时搭建的帐篷,仿佛走进了空调间。

  由于三伏天是红船检修最佳的时间,因此这段时间也是红船检修小组成员们加班加点的日子。在高温下,最容易发生的意外就是中暑了。为此,南湖革命纪念馆的工作人员也为红船检修小组的师傅们准备了盐汽水和防暑药品,同时开辟了空调间提供大家午休的场所。

  记者采访当天,正好遇到了来自深圳的游客邱妙善一家,邱女士告诉记者,趁着暑假,想带着女儿一起来瞻仰下红船,“虽然没有看到红船,但看到红船维修的过程,也是很不错的经历。”

  记者了解到,如果天气持续晴好,那么9月中旬左右,红船又将在南湖湖面与全国各地的游客重新见面。

  结束一个上午的采访,大家的衣服都是湿了干,干了湿,记者的衣服上还留下了盐斑。这盐斑,或许正是每个红船检修师傅辛勤工作、守护“母亲船”最好的印记。

 

责任编辑: 徐曼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