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教育关键把握三个度

2017年09月16日 09:59:26 来源: 作者: 宁波市海曙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 李晓东

  实践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目的就是为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真正体现组织对党员的严格要求和关心爱护。廉政教育作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常态下,必须坚持抓早抓小,早提醒、早预防、早纠正,把握好精度、深度、广度这三个维度,切实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真正在预防腐败中发挥更大作用。

  要有量身定制的精度。廉政教育作为改造党员干部主观世界、营造舆论氛围的有效方式和途径,不能搞千人一面的“一锅煮”,其教育内容、传播方式等必须随着教育受众思想及外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区分对象,因人施教。将廉政教育融入到干部个体的权力行使中,形成以岗位为单元、以工作环节为点、以权力履行为线、以廉政风险为依据、以防控举措为主要内容等个性化教育模式,确保岗位需要什么就教育什么,公共权力行使到哪里,廉政教育就渗透到哪里。区分情形,因事施教。将廉政教育与执纪监督“第一种形态”有机结合,发挥抓早抓小、治病救人的纠偏作用。如针对苗头性问题,开展谈话式教育,帮助当事人或单位查摆问题、分析原因、整改到位;针对倾向性问题,开展警示性教育,以相关党纪党规和典型案例警醒教育党员干部绷紧纪律之弦;针对多发性问题,开展追踪式教育,定期组织廉政党课、廉情分析,通过常学习、常提醒、常熏陶,筑牢党员干部思想防线。区分节点,因时施教。将廉政教育融入干部提拔、转岗、退居二线等成长的不同时段以及家庭适逢婚丧喜庆事宜、重大个人利益冲突等日常生活中的重点节点,提前打好“预防针”,促进其廉洁从政的内心遵循和行动自觉。

  要有触及灵魂的深度。廉政教育不同于一般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其要旨在于把廉政的科学理论内化成为政治信念和价值自觉,不能浮在表面,更不能沦为形式。理论指引入脑。注重回答党员干部普遍关注的问题,注重解决党员干部思想上的疙瘩,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辨清大局、大势,用清晰的学理分析解疑释惑,用精准的数据事例增强说服力,坚定理想信念,凝聚思想共识,防止空对空、两张皮。案例指引入情。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除了更易触动党员干部的心灵,强化震慑效应,还更有启示性和现实针对性。案中人所面对的问题、诱惑,其他党员干部也很有可能会面对;案例中暴露出的制度漏洞、廉政风险点,也很有可能为其他心存侥幸者留下可乘之机。今年以来,海曙区从近年来全区各系统、各领域领导干部违规违纪案例库中筛选归纳出典型案例,运用“情景再现+原因剖析+综合点评”的体例,春风化雨、循循善诱,使廉政教育在情景交融中“活”起来。互动反馈入心。党员干部在接受廉政教育的过程中,并非单纯机械式接受灌输,自身就是一个学习、思考和实践的主体。要通过针对性的感悟反馈,仪式感的廉政承诺、体验式的现场教育等载体形式,精心打造开放式探究式的廉政课堂,最大限度调动受教育者自我教育、参与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其达到反躬自省、升华境界的效果。

  要有全面覆盖的广度。反腐败要老虎苍蝇一起打,廉政教育也要“一个都不能少”。针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关键少数,将廉政教育内容列入理论学习中心组年度学习计划,列入领导干部考学的范围和题库,坚持新提任区管干部电子考廉、廉政谈话和廉政承诺“三位一体”递进式教育,充分释放干部考学功能的最大效益。针对普通党员干部的大多数,以可观可感的方式,通过基层党校轮训、远程教育平台、专题支部学习等形式载体,常态化滴灌教育,既要覆盖到每个党员干部,也要覆盖到所有行使公共职务的人员,不断深化党员干部的情感认同、理性思考和行动自觉。针对社会大众,发挥新媒体传播的引导力和辐射面,整合机关干部、义务宣传员、各行各业的民间意见等资源,汇聚基层宣讲力量,以诚信教育为重点,引导群众成为廉洁教育的“参与者”和“监督员”,营造崇廉尚廉的良好社会氛围。

责任编辑: 王国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