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先生的家风

2018年04月16日 09:22:52 来源: 浙江党建网 作者: 杭州市萧山区纪委 陈春龙

  朱家溍先生个人照。

  朱家溍先生的作品。

  这几年,古董鉴定类的节目非常红火,也捧红了不少曾经埋头研究文物的学者,这让我想起了已故的著名文物鉴定家朱家溍先生。

  朱家溍是杭州萧山人,是宋代理学家朱熹的第25代世孙。他生前是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还是著名的戏曲研究家。朱家溍酷爱中国传统文化和文物,青年时代已能鉴定书画碑帖。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到故宫博物院从事鉴定研究和陈列展览工作,将全部心血和智慧倾注于故宫和国家文博事业。多年来,故宫及国家购买的许多珍贵文物字画,他都参与了鉴定,并主持国家一级文物、故宫太和殿金銮宝座的修复和原状复原工作。他先后主编了《两朝御览图书》《明清帝后宝玺》等图书,主编的《国宝》荣获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一流图书奖,他还参加了《故宫珍品全集》《中国美术全集》《中国美术分类全集》等的编写,撰写了《故宫藏善本书目》《历代著录法书目》等专著,发表数十篇重要学术论文。他的专著《故宫退食录》被评为1999年十大畅销书之一,被誉为“鉴定国宝的‘国宝’”。

  追忆生活中的朱老先生,始终是布衣陋室、粗茶淡饭,无一丝不良嗜好。朱老自取的斋号“蜗居”,可见其小。半个世纪来,朱家溍先生几乎都在故宫工作,他走遍了故宫里的角角落落,从近千间屋子里进进出出,来去始终是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私车公用”直至85岁才熄车歇脚。对朱老而言,生活和工作的本质就是如此简单。

  朱老在家庭中是一位慈父。小女儿朱传荣曾说:“他从来不把自己的爱好强加于人。他对我们的学习啊,职业的选择啊,基本上是个顺其自然,觉得该这样就这样吧。他常跟我们讲的一句话是‘窗下非言命,场中莫论文’,你该用功的时候甭去考虑是怎样的命运。平常我们做什么事情如果做得不好,他说‘第一次不要紧,熟能生巧’,对我们干的许多活,他十有九回总是说‘挺好的’。他就是这么一个人。”观点如此简单,言语如此简洁。

  1996年,时年83岁高龄的朱老应邀回故乡萧山,专门为萧山博物馆鉴定藏品。朱老一到萧山就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他对每件藏品都仔细鉴定,中途不休息,一个星期的时间,就鉴定了库房中的500多件藏品。然而,鉴定一结束,他就立刻提出要回北京。

  这次萧山之行,原先计划约需半个月左右时间,朱老为何突然要提前返回?负责具体接待的萧山博物馆馆长施加农感到很奇怪,担心是自己的招待不周让朱老不舒服,或者有什么事情怠慢了朱老先生,他便悄悄问随同前来的朱老小女朱传荣。开始朱传荣还不肯讲,经再三追问,她才如实相告,原来此次来鉴定宝物,朱老父女应邀住在萧山宾馆,他从宾馆服务台了解到,他们两个人每天的房价是数百元,于是,他心痛地说:“这么贵的房价,每天吃饭又这么丰盛,我不能再住下去了,不能花这么多钱!”

  朱家溍就是这样一个简单而又简朴的人。他们兄弟四人于1953年、1976年、1994年先后将家藏的大批珍贵碑帖、明清家具等文物无偿捐赠给故宫博物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馆和浙江省博物馆等单位。

责任编辑: 史健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