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优化清廉营商环境 激发自贸区市场活力

2019年08月06日 15:51:54 来源: 作者: ​本刊记者 林庭宇 通讯员 李施思

  2017年3月1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同年4月1日浙江自贸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这标志着舟山进入了自贸区时代。对接国际标准,推进清廉机制建设,打造清廉自贸区,创建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是当前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今年以来,浙江自贸试验区勇担国家战略使命,紧紧围绕“清廉浙江”建设工作部署,积极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改革,制定出台营商环境“1+21”行动方案,有效提升了政府服务效率,降低了企业成本,激发了市场活力。根据毕马威等第三方评估,自贸区“开办企业”“办理施工许可”等营商指标高于全国水平,贸易便利化指数、法制环境指数等多项营商环境指数在全国第三批自贸试验区中名列第一,这份成绩单,离不开全市上下创业创新,离不开清廉新区的一路护航。

  常态监督破解问题  

  全面优化政务环境

  走进自贸区的综合服务大厅,几十个窗口有序分布在上下两层。自2017年浙江启动“最多跑一次”改革以来,自贸区整合原有功能,让原先分散的窗口业务整体进驻中国(浙江)自贸试验区综合服务大厅,正式实施“一窗受理、受办分离、集成服务”。

  “以前,不动产登记需要跑不动产登记、房管交易、契税三个窗口,递交厚厚一沓材料。如今,只需要递交材料给不动产登记窗口,房管交易和契税部门通过网络共享材料,真正实现了‘一人一套材料’。”窗口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自“最多跑一次”改革发令枪打响以来,舟山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深化“放管服”改革,领先全省着力打造全市一张网电子招投标平台。这种“互联网+交易服务”模式的建立,充分发挥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百姓少跑腿”的目的,真正实现了舟山市公共资源交易“零跑腿”。

  企业的“满意体验”、群众的“愉快点赞”离不开全市纪检监察机关“按下”的清廉营商环境“加速键”,近年来,市纪委针对服务企业中“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假作为”现象,建立了“最多跑一次”改革常态化监督机制,严肃查处窗口单位办事拖拉、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等问题6个。

  来自自贸区管委会的统计数据: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统领,在清廉新区建设护航下,实现“最多跑一次”100%全覆盖,事项100%全进驻、网上申报100%全开通。实施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全覆盖审批制度改革,审批提速5倍,走在全省前列。

  在清廉新区建设的持续助推下,清廉营商环境正促进自贸区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撬动投资贸易、通关监管、政府管理、法治保障等领域的一系列创新改革,为自贸区发展的“高站位”提供强力支撑。

  助推“亲”“清”政商关系  

  营造洁净干事环境

  “针对公职人员、经营管理者、企事业单位、其它社会组织等各类主体,我们探索建立了一套适合自贸区建设实际、覆盖各个领域的廉洁制度体系,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上取得了不少新进展。”舟山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政商关系的边界在于权力清单及责任清单,从制度层面规范管理者的权力,明确商人的行为禁区,使各自在职责范围内行事。对此,自贸区按照权力归属列出“权责清单”,细化和量化干部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做到定人定岗、定岗定责、定责问责,形成科学有序、清晰无缝的干部责任链条,切实解决权大责小、有权无责、责任不清、责任死角等问题。

  “对公务人员借手中权力,吃拿卡要、以权谋私、大搞权钱交易,破坏营商环境、损害投资者利益的行动坚决说‘不’”。自贸区管委会综合协调局协调指导处副处长王赵铮告诉记者,“纪律面前没有例外,面对以上情况,我们严格践行‘四种形态’,严格实施责任追究,在提高依规依纪的执行力中,为自贸区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环境。”

  一手狠抓作风建设、从严治党反腐,一手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撑腰。“我们一线干部,工作中容易得罪人,感谢组织的澄清机制,为我们工作撑腰壮胆,只要干的事是对的,就不必怕别人的失实举报。”被澄清人激动地感叹。这是近期的市纪委监委集中对涉及市管干部的失实问题举报进行当面澄清通报活动的一个场景。

  目前,全市对52名身处自贸区改革发展一线、重大项目攻坚一线干部,“澄清正名”其涉及的不实信访问题。

  “同时,自贸区的建设和管理,具有试验性和创新性,在营造支持改革、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允许试错的良好环境之下,对于清廉干事的干部,通过不断完善政策制度,正视干部正当利益需求,保证勤政、廉政的公职人员的合理待遇和正当利益。”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

  优化营商环境  

  着力打造“舟山样本”

  今年5月底,舟山市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全覆盖审批管理系统正式开通,这是全国首个投运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进行全流程、全覆盖改革,从源头上防控廉政风险,舟山交出了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的“舟山样本”。

  这样的实践,仅仅是清廉新区建设中一个缩影。

  记者走访发现,在自贸区挂牌两年多以来,在不断地创新和探索下,自贸区正努力营造服务高效的政务环境、互利共赢的开放环境、改革创新的制度环境,进一步推进投资便利化和贸易自由化。清廉细胞正在自贸区的各个角落不断被激活。

  在清廉新区建设中,市纪委建立健全涉企投诉举报核查抽查、监督检查定期情况沟通、减税降费督查问责协作“三项机制”,全面清理涉企收费,落地惠企减负一揽子政策,2018年至2019年第一季度,已累计为企业减负44.59亿元。

  同时,随着政府服务效率的有效提升,企业经营成本进一步下降。自贸区全面深化“证照分离”改革,企业开办时间缩减到3个工作日,惠及企业上万家。“试验区正积极探索创新,努力打造‘证照分离’改革的舟山样本。”浙江自贸试验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伴随着这些投资便利化举措,企业集聚水平明显提升,自挂牌以来新增注册企业超过1万家,平均每天注册20家,新增企业市场活跃度接近60%。

  “构建清廉新区,推进清廉自贸区建设,就是要从自贸区建设的实际出发,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以党内正气、干部士气,提升社会风气,为自贸区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

  让已有企业留得住、发展好;让外来企业想进来、引得来……通过持续优化自贸区营商环境,让市场脉动充满活力,让清廉新区明天更美好。


责任编辑: 蔡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