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考核一拨接一拨

2019年04月29日 11:36:10 来源: 浙江党建网 作者: 本网记者 吕玥 王璐怡 何双伶 李灿 绘 刘文敏

  必要的督查检查考核,能发现工作部署落实是否到位,是推进工作的重要手段。但过多过滥甚至有些没有必要的督查检查考核,现在已成为不少基层干部的负担。近日,记者随省纪委督导调研组在基层明察暗访时发现,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滥,以及其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表现,成为大家反映相对集中的一个问题。

  丽水市青田县一名乡镇干部告诉督导调研组,自己一天最多时接待过四五个批次的检查组,“经常这边还没接待完,下一个检查组又来了。”在他的印象中,一周没有检查的情况很少。

  陪同检查,似乎成了这类检查督查工作的“标配”。杭州某街道一名城管科干部告诉记者,上头有十余个业务处室“管”着,忙起来的时候一周几乎每天都在陪同上级部门检查,连双休日都不例外。

  各种重复检查也让基层颇为头疼。绍兴市越城区某街道党工委书记告诉记者,自己一个月来接待与无违建相关的各级检查就有4次,而且每次检查内容大同小异。检查点不外乎街道被曝光过的违法建筑,主干道、主航道两边的环境等,他希望检查部门可以实现内部信息互通共享,尽量减少重复检查。

  检查多,忙的不仅是干部,还有乡里村里的墙面。仙居县一位村支部书记感慨,他们村的空地、墙面已经被各线条五花八门的宣传标语、宣传画“占领”。“即使这样有时还应付不过来,只能是这个检查一过马上又换上其他内容。”

  “检查考核好不好,台账说了算”。武义县某乡镇干部反映,上面各条线的考核,除了实地检查,一大部分是检查台账。临近年终考核,近乎天天熬夜做台账。满满几大盒子的台账资料少则需要一两天时间,多则需要一周时间准备。“资料准备得越多,做得越漂亮,‘留痕’越到位,考核也就容易得高分。”

  不仅迎接检查任务繁重,一些填表自查也成了许多基层干部的负担。

  记者从一位街道办消防和安全生产科干部出示的一份尘毒危害情况及防护设施自查表上看到,除两张汇总表外,他须向辖区每家企业了解17张表格的检查内容,最后共计为30多家企业填写多达500多页的自查表格。而且,填写内容对这位街道干部而言太过专业,为反映真实情况,最后其所在街道不得不自掏腰包请专业公司代劳。

  一些表格要求填写的内容过于繁琐,成为基层干部的“槽点”。“比如要求我们填写自查中发现隐患多少条、已经整改多少条,这对上级部门写材料的人来说逻辑完美,但对我们基层干部来说却徒增工作量。因为标准不一,导致统计的意义也不大。”另一位街道干部坦言。

  在不少督查检查考核表格的填写过程中,一些机关干部推脱工作的情况也不同程度存在。记者在杭州某街道进一步了解情况时,就碰到一位年轻干部拿着一份表格“愁容满面”地向另一位老同事请教。原来,当地消安委开展一项高层建筑外保温材料专项整治活动,要求填写一份情况排查表,其中涉及“外墙保温材料”“建筑审批时间”“外墙是否有空腔”等专业内容,表格下方注明由住建局和城管局提供,结果这些填写任务全都被分派到了基层。

  而一些过急的报表也让基层干部不得不人浮于“表”。“有时上级通知上报有关情况,但给我们的时间只有半小时,甚至更短,根本没时间排摸统计,就只好‘技术处理’下就上报了。”温岭市一名基层干部一脸无奈。

  督导调研组在衢州市察访时了解到,常山县某乡镇在今年初通过了小城镇综合整治检查验收,然而时隔半年后,各种问题却不断显现。据群众反映,在集镇主干道两侧,只刷三面的“面子墙”不在少数。在该镇农贸市场外围,100余米的道路上摆满了流动摊点,而紧挨着市场搭建的临时摊贩集中点却空无一人,被当地群众称为“面子工程”。

  【记者手记】别让形式主义伤了基层的心

  这次采访群众身边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有不少基层干部的反映让记者颇有感触。听说我们此行的目的后,他们表现得很是高兴。虽然看得出有所顾虑,但仍然积极帮我们联系同事了解情况,让我们能够掌握更多实情。

  我们特别能理解这些基层干部的高兴。毫无疑问,对一个地方或部门来说,考核的优劣是对工作最重要的评判。谁不想得到认可和赞赏,谁不想在排名中名列前茅?此时,一个公平合理的评价,就显得特别关键。

  但目前个别地方存在的年终考核“走形式、不走心”,显然有点让人失望。它们不仅是对被考核地方或单位工作成绩的无视,更是对党员干部辛苦工作的漠视,打击的是干部干事的热情,损伤的是下级对上级的信任。压力之下的种种变味,还让这种风气不断向社会蔓延,影响政府的形象。

  如何破解?端正态度无疑是首要的。作为领导干部以及政府考核的制定者,必须时时自省:在政府部门的考核中,什么才是要去追求的“绩”?干部工作产生的“效”又是什么?再去考虑党员干部的工作业绩应该如何量化,履行职务产生的社会效果如何去衡量,如果不考虑这些问题,抱着实用主义、拿来主义甚至急功近利的心态将企业的考评机制生搬硬套到党政机关头上,不仅促进不了工作,甚至还会造成本末倒置。而且,上级部门在制订考核指标和计划时,应当多下基层了解工作实际和干部心声,绝不能坐在办公室里靠“领导认为”“我们觉得”来为基层设定检验工作成效的条条框框,要更加注重实绩认定和日常考核,让考核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督促和检验作用。

责任编辑: 史健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