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让忽悠者没有前途

2018年03月22日 17:30:00 来源: 浙江党建网 作者: 杭州市萧山区纪委 林鲁伊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自我揭露:自治区存在财政收入虚增空转的情况,部分旗区县经济指标有水分。而就在2016年,中央巡视组就曾批评吉林和内蒙古这两地的经济数据造假。这是继辽宁之后,官方第二次自我披露地方经济数据存在造假问题。据报道,辽宁省财政收入2014年的虚增比率高达23%,在2015年挤压水分后,该省财政收入增幅出现了两位数的下降。

  官出数字、数字出官,一定时期以来成为某些地区某些官员“成就”自己的“圭臬”,说到底,是他们头脑里充满了大量的“水分”,是思想意识的“假”。为了对自己有利、对自己任上“做一番事业”美梦的憧憬,不惜搞一些不切实际的“面子工程”,让经济数据好看点,让领导能够看到自己所谓的“成绩”进而被提拔。这种“水分”,实际上就是对人民不负责、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漠视甚至藐视。

  这样的干部,其实就是作风不实、素养不高的政治掮客,他们使用的是一种彻头彻尾的“忽悠”伎俩。而我们的态度应该是:绝不能让忽悠成为惯常,要让忽悠没有市场,让忽悠者没有前途!就像习近平总书记就辽宁经济数据造假事件所表示的——“此风不可长,必须坚决刹住。”

  经济数据造假现象为何甚嚣尘上?无非是利益使然。

  地方官员要面对来自“上级考核、地区竞争和自身升迁等压力和冲动”,如果别人都在作假,而你没有,你很可能就会在晋升中被淘汰,因此只要有一人不被发现,那么其他人就必然会一起做假,此所谓“破窗效应”也!

  经济数据造假,关键就在于人的意识和思想有假。如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西安市环保局长安分局给空气采样器“戴口罩”以获得有利于自己工作成绩的数据,就是典型一例。这不仅容易给政府在经济决策和发展部署中带来不可逆转的判断失误和决策方向跑偏,最终使决策效果大打折扣,损害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资源环境的约束进一步增强,已经不容许再盲目追求高速度。我国需要的是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要的是以比较充分就业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投资回报率、资源配置效率为支撑的发展。要保证数据的真实,就必须从以前的“考核谁,谁监测”转变为“谁考核,谁监测”,从机制上保障数据免受行政干预,积极推进国家、区域和第三方机构三方监督体系建设,采取多重措施,确保数据真实。

  比如,明确领导责任和监管责任——出现数据造假,不能再把责任往基层人员身上推,地方主政官员防范和惩治数据造假不力,同样应该负责任;对干预行为进行留痕和记录。地方领导敢打数据的主意,就要让其“露出原形”。而且,对于地方领导指使数据造假,纪委、监委的相关查处程序也要同步。而建立“谁出数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的责任追溯制度,明确监测机构及其负责人对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采样与分析人员、审核与授权签字人对原始监测数据和监测报告的真实性终身负责。其震慑性不言而喻,有助于倒逼监测单位和负责人守法,也避免权责利不统一导致的卸责乱象。

  制度健全尚且不足喜,但好的制度更需要严格执行。数据造假乱象丛生,有多少是被高调问责的? 看来,总书记所说的“此风不可长,必须坚决刹住”绝非危言耸听!

责任编辑: 史健岚
相关阅读